从引入情境、思考探究、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以及归纳总结等5个环节,构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情境、加强探究思考环节的学习、提出问题假设以及验证数学问题。 1构建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师在讲授数学课程时,应用信息技术需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和引导者,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将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过程作为教学的主线,将认知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作为指导依据。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有5个环节:引入情境、思考探究、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以及归纳总结。 1)引入情境。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利用计算机媒体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如教师可以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以及几何画板等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学习情境,如问题情境、自然情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2)思考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有的特点、事物之间存在的关系等,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然后分析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以及明确要解答的问题,耐心地引导学生需要用哪些数学概念和规律来解决问题,并使这些概念和规律得以明确。 3)提出假设。教师需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对问题进行谈论,并且谈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为学生留出合适的讨论时间,不需要学生进行计算和证明,仅需要对学生讨论的时间做出一定的限制。方案由每组的小组成员负责汇报工作,当学生给出了相当多的方案时,教师再将小组成员的方案结果向全班的学生进行展示。最后,教师要让全体学生对选出的不同的方案进行讨论,选出比较合理的方案。 4)验证假设。教师要指导学生用精确的计算和证明方法对选出的比较合理的方案进行验证,即学生用实际的操作实践来验证,检验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是否正确。教师需要求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将最终的问题解决方案呈现出来,并且利用网页制作工具或者文字处理工具等将呈现解答问题用到的具体数学知识。 5)归纳总结。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做出归纳和总结,并根据所有学生得到的验证结果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总结,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利用计算机媒体技术生动地展示出来。教师还需要求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并对解决问题过程中用到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以及数学规律等进行相应的讨论。 这个数学教学模式比较适合应用到解决规则的应用数学,或者与生活信息相关的数学计算公式教学。对信息技术的具体要求就是拥有计算器、多媒体投影设备以及几何画板等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诸多工具等,并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使用网络交流工具、Word以及几何画板等应用工具。 2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策略 |